应奥地利外长迈因尔-赖辛格邀请,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于9月12日到访奥地利。对此,奥地利主流媒体《新闻报》刊发分析文章表示,中国外长王毅七年来首次以双边访问身份到访奥地利,将会见奥地利联邦总统范德贝伦(Alexander Van der Bellen)和新任外交部长迈因尔-赖辛格( Beate Meinl-Reisinger )。访问正值中奥建交55周年前夕,双方强调深化经济、文化与多边合作。北京希望推动更多双向投资,并重启被冻结的中欧投资协定。
![]()
奥地利《新闻报》报道称,在俄乌冲突这一问题方面,中国展示其“和平调停者”形象,或借奥地利作为潜在对话平台。
在对华政策上,奥地利长期与欧盟及德国保持一致,避免直接对抗以维护商业利益,但未制定正式的所谓“中国战略”。尽管中国仍是重要贸易伙伴,奥地利对华逆差不断扩大:2024年进口额近三倍于出口额。奥地利企业同时面临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及补贴驱动的产业竞争。奥地利专家指出,中国在技术创新上的快速跃升加剧了欧中竞争,奥地利本土企业必须紧跟趋势,既应对挑战,也借机吸收经验。
![]()
《新闻报》报道称,王毅近年来多次到访维也纳。但本次是七年来首次以双边访问身份到访奥地利。在新冠疫情前,奥中双边氛围积极向上——2018年,北京和维也纳签署了“友好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但此后,地缘政治和经济背景发生了变化。由奥地利人民党(ÖVP)、社会(SPÖ)和新党(Neos)组成的三党联合政府,也一度让中国疑问:奥地利未来将如何定位自身对华关系。
![]()
![]()
奥地利《新闻报》表示,王毅是一位老练的外交官。自律、难以读懂——一些欧洲观察人士这样形容他。
这位71岁的外交官肩负着在外交层面铺路,为中国推动“多极化世界秩序”,并将中国塑造为一个与美国不同的“负责任的伙伴”的重任。
中国外交部在访问前表示友好:认为中奥双边关系总体“发展良好”。王毅希望就“深化双边与多边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奥地利国际政治研究所(oiip)专家托马斯·埃德(Thomas Eder)对《新闻报》表示,王毅此行可能会为更多双向投资游说。
![]()
《新闻报》分析称,中国希望寻找更多欧洲盟友,推动2020年被冻结的中欧投资协定重回议程。现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亓玫曾在布鲁塞尔积极参与过该协议谈判。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新闻报》表示,北京希望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和平调停者”,尤其是在全球南方的视角下。中国曾在沙特与伊朗的和解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乌克兰问题上,高层也曾提出过和平解决方案。
埃德认为,王毅会在与迈因尔-赖辛格的会谈中强调中国的调解角色:“奥地利过去就是一个对话平台。未来可能会就新的进程进行交流。”
奥地利媒体分析称,在新党外交部长的领导下,奥地利的对华政策大概率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奥地利至今没有出台官方的“中国战略”,而是通过定期、跨部门的内部磋商来处理涉华事务。维也纳在对华政策上长期以欧盟与德国为参考,不愿与中国公开对立,以免影响商业往来。
《新闻报》称,尽管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国仍是奥地利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奥地利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
2024年,奥地利自中国进口155亿欧元,出口仅55亿欧元。2025年上半年,这种失衡进一步加剧。原因之一是中美贸易冲突,中国企业将出口转向欧洲。
此外,奥地利企业还受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影响。而中国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成为奥地利企业日益亟待重视的竞争对手。
驻北京的奥地利联邦商会代表弗朗茨·勒斯勒(Franz Rößler)表示:“奥地利并不惧怕竞争,但竞争必须公平”、“对大中型企业而言,绕不开中国”,勒斯勒说,“中国在国家推动下不断提升创新供应链,欧洲与中国的技术竞争将愈发激烈。(奥地利)本土企业必须清楚地了解中国发生了什么。”
新冠疫情后,许多奥地利企业在恢复访华时惊讶于中国的进步。那些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或生产基地的企业,会把在中国观察到的趋势和创新“带回”奥地利总部。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版,部分内容参考自奥地利《新闻报》等,部分图片来自新华社、奥新社APA及网络,转载请注明《维城》Eur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