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省优秀案例有啥门道
栏目:项目案例 发布时间:2025-09-18 09:10:37

  

创新→融合:省优秀案例有啥门道

  9月1日,浙江省经信厅官网公布首批30例浙商浙企“两新深度融合”优秀经验案例,丽水4个案例上榜,集中于开放协同创新、内生发展创新、创新生态建设等方向。

  “两新”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将二者融合以赋能发展,理解起来并不困难。难处在于怎样融合,也即“知易行难”,归根到底是路径问题。

  今年7月,浙江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做深做透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两篇大文章”。8月18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围绕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提出要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中找准赛道、做大做强。

  目标导引方向。对地方而言,通过“两新深度融合”,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系统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努力的方向。

  针对市域发展实际,丽水市委五届八次全体会议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赋能产业发展,开放借力拓展产业空间,更好增强山区发展内生动力”,无疑是更为细致的谋划。

  有了方向,实干就成了重点。“两新深度融合”,如何着手去做、放手去干?不妨透过案例,找找门道。

  纳爱斯和三箭工贸均入选开放协同创新方向,上榜经验均包含关键词“产学研用”。从共性来看,两家企业的“产学研用”四位一体,都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研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等技术支撑,最终形成了“需求导向、人才引领、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的协同闭环。

  闭环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纳爱斯在日化行业首先做到90%原料来自天然,三箭工贸实现从第一代电加热到第四代高效模块化技术的迭代升级,迈过发达国家百年的竹产业发展历程。

  以创新为引领,打好协同发展这张牌,纳爱斯和三箭工贸还在产业升级中实现了转型。着眼美丽经济和大健康产业,纳爱斯坚持生态定位、科技驱动、创新模式,在丽水投资建设“生态纳爱斯”核心区生态综合园,走出了一条向‘新’而行、生态转型的发展路子。三箭工贸则推动竹弯曲技术的场景化应用,不断拓展竹材价值边界,比如在丽水机场候机区域展示竹制品在大型公共空间的生态与美学价值,比如探索研发轻便、韧性强的竹制无人机起落架等部件,为无人机行业的“绿色制造”提供了新思路。

  长期以来,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内在逻辑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目光向外到如今内外并重、反求诸己,招商引资完成了“和尚不分内外、能念真经就行”的逻辑升级,在地企业的内生裂变成为重要的培育方向。

  艾莱依提供了一种思路。与纳爱斯一样,艾莱依是丽水本土的代表性企业。最鼎盛时期,艾莱依在全国拥有100多家直营店、2000多家经销商门店,年销售额超10亿元。然而随着数字时代和消费市场的巨大变革,转型破局成了艾莱依的头等大事。

  2019年,艾莱依丽水数字工厂投产。这是全国首个羽绒服数字工厂,在其加持下,一批2000件服装产品订单,7天即可完成从订货到出货的全周期生产。对于数字化转型,艾莱依董事长陈频认为是“不得不赢的转型战”。

  走进丽水数字经济双创园,以“政企协同”机制整合电商服务资源,一条涵盖主播孵化、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的完整生态链映入眼帘。如今,园区已累计培育企业200余家,配备专业化直播间30余个,年均开展实训活动50余场,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30+,带动超800名青年创业。

  作为园区的运营商,数梦产业通过“直播+产业+生态“三维协同,在农产品上行、直播电商矩阵搭建等方面收获颇丰,其以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生态经济与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吸引了杭州、苏州等地参观考察。

  细致分析4个优秀经验案例,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综合考量、路径选择和实践指引,也应注意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和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相互支撑、彼此交融,集纳了发展所需的各组成要素。

  对丽水而言,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走好协同创新之路,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培育创新生态土壤,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势在必行、势在必得。